-
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2015)近几年的突发环境事件均在每年300起以上,2013年甚至达到了712起。在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公众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一部分,不再是被动等待政府进行环境治理,而是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去。具体体现于环境信访量的巨大,如全国年来信量保持在十万封以上,并有逐渐上涨的趋势,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如2007年厦门PX事件、2011年大连PX事件、2012年江苏启东事件以及2016年江西乐平抗议工业园区长期污染事件等。关于公众参与的驱动因素,MENG et al[1]认为公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受到污染侵害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因。曾粤兴等[2]从公众个体心理入手,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发现“弱组织化”和“制度弱化”使公众难以形成参与环境治理的观念认同和自觉行动,这是阻滞公众参与的内在因素。史恒通等[3]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认知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认知,显著提升了农民参与意愿起,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则降低参与意愿。
公众参与会对环境产生显著积极影响,但不同方式的公众参与对政府不同环境治理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BEIERLE et al[5]通过239个案例证明公众参与不仅改善了环境政策,而且还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并帮助解决了经常困扰环境问题的冲突和不信任,密集的“解决问题”过程对于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是最有效的,而参与者的动机和代理反应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实践中的民主将有利于广泛的利益。郑思齐等[6]以中国8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发现地区公众“环境污染”网络搜索指数的上升能够促进地区环境质量改善。REED et al[7]界定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参与类型,认为环境决策参与的有效性受到权力动态,参与者价值观及其认识论的显着影响。
为了更好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力量,2015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而后的一系列政府文件也不断强调的公众参与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公众参与已然是环境治理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俞可平[8]对公共参与的概念、要素、意义、形式、领域、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般性理论阐述。杨光斌[9]将参与的公民主体分为:理想型参与主体、利益性参与主体和泄愤型参与主体,将参与形式分为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两种。付宇程[10]通过对现有公众参与“深度”、“参与程度”和“影响力”的划分标准基础上,从公众参与功能出发,将公众参与分为:信息供给型公众参与、价值聚合型公众参与、增进决策结果可接受型公众参与。同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具体方式主要为环境信访来信、环境信访来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电话和网络投诉和通过参与进生态环境社会组织。
然而如此规模庞大且日渐增长的环境信访与频繁的环境群体事件,是我国的国家治理制度化水平的严峻考验。若对政府要求很很难再合法渠道进行表达,并无法在政治体系内被缓解和集中,剧增的政治参与就会引起动乱[11]。环境群体事件的频繁爆发也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公众参与对于政府来说是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剑,最基础的就是要清楚各地区的环境治理公共参与水平,要清楚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就要清楚公众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参与环境治理,或者说公众参与主要通过哪种形式来体现,并且清楚具体各方式的参与程度,然而现有文献并没有针对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的分析研究。因此文章收集了各种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数据,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合理细致的评价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帮助政府认识各地区的公众参与水平,再依据此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公众更加有效和深入的参与环境治理。
基于熵值-主成分分析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评价研究
Eval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Level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ased on Entr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摘要: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各个途径为数据依据,先通过数学变换和降维得到新的指标并算出分值,再通过熵值法赋权,对31个省市的公众参与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公众参与水平最高,后依次是中南、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以此结果为基础提出制定个性化环保政策、提升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3条建议。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entropy was used. The data were based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approaches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irst, new indicators wer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d the scores were obtained. Then, the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assign weights. Hence, the lev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ast China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South, Southwest, Northeast and North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 thre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formulating the personaliz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city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
表 1 公众参与水平指标特征值与贡献率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3.993 66.558 66.558 2 0.862 14.373 80.930 3 0.581 9.678 90.608 4 0.392 6.536 97.144 5 0.134 2.242 99.386 6 0.037 0.614 100.000 表 2 元件评分系数矩阵
指标 元件 1 2 3 环境信访来信总数/件 –0.115 0.546 –0.142 环境信访来访总数/批次 0.743 –0.305 –0.317 人大建议量/件 0.372 –0.088 0.085 政协提案/件 0.322 –0.005 0.040 生态环境社会组织量/个 –0.283 –0.094 1.051 电话/网络投诉数/件 –0.347 0.695 0.003 表 3 31个省市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主成分得分
省市 y1(环境信访来访
总数、人大建议量
和政协提案数)y2(环境信访来信总数和电话、
网络投诉数)y3(生态
环境社会
组织量)湖南 2.793 78 –1.097 33 0.143 32 浙江 1.358 95 0.648 98 1.573 31 湖北 1.665 45 –0.041 79 –0.348 80 河南 1.200 80 –0.399 83 0.324 68 江苏 0.350 51 1.811 78 1.226 46 广东 0.019 87 3.880 56 –0.242 66 河北 0.997 65 –0.649 69 –0.293 73 山东 0.538 84 0.851 69 0.271 15 江西 0.839 62 –0.495 88 –0.473 24 四川 0.451 83 –0.567 72 2.026 92 安徽 0.435 88 1.137 43 –0.467 30 辽宁 0.618 52 –0.078 61 –0.687 00 云南 0.431 49 –0.582 36 0.215 89 黑龙江 0.196 70 –0.604 70 –0.700 44 广西 0.126 99 –0.344 90 –0.617 67 陕西 –0.035 89 –0.229 51 –0.306 25 吉林 0.080 32 –0.678 88 –0.960 02 福建 –0.598 48 0.736 50 0.944 90 重庆 –0.538 78 1.273 25 –0.463 43 贵州 –0.188 63 –0.352 19 –0.462 44 内蒙古 –0.299 31 –0.602 69 –0.440 51 新疆 –0.349 49 –0.692 18 –0.205 32 山西 –0.482 20 –0.428 55 –0.422 32 上海 –1.063 46 0.398 65 –0.582 31 天津 –0.972 91 –0.305 27 –0.666 47 西藏 –1.063 43 –0.588 45 –0.595 70 北京 –1.257 27 0.188 58 –0.474 18 甘肃 –1.650 71 –0.994 48 3.857 51 宁夏 –1.218 07 –0.129 20 –0.437 28 海南 –1.109 05 –0.546 10 –0.647 01 青海 –1.279 50 –0.517 10 –0.090 04 表 4 熵值、信息效用值和熵权
指标名称 熵值 ${e_j}$ 信息效用值 ${d_j}$ 熵权 ${w_j}$ y1 0.964 18 0.035 82 0.386 97 y2 0.971 23 0.028 77 0.310 77 y3 0.972 02 0.027 98 0.302 27 表 5 31个省市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综合评价分值与排序
省市 综合得分 排名 北京 −0.571 250 26 天津 −0.672 800 28 河北 0.095 372 12 山西 −0.447 430 23 内蒙古 −0.436 270 22 辽宁 0.007 262 16 吉林 −0.470 070 25 黑龙江 −0.323 520 20 上海 −0.463 650 24 江苏 1.069 394 3 浙江 1.203 108 1 安徽 0.380 899 9 福建 0.282 898 10 江西 0.027 759 15 山东 0.555 150 6 河南 0.438 556 8 湖北 0.526 058 7 湖南 0.783 409 4 广东 1.140 293 2 广西 −0.244 740 18 海南 −0.794 440 31 重庆 0.047 115 14 四川 0.611 082 5 贵州 −0.322 220 19 云南 0.051 250 13 西藏 −0.774 440 30 陕西 −0.177 780 17 甘肃 0.218 167 11 青海 −0.683 040 29 宁夏 −0.643 680 27 新疆 −0.412 410 21 -
[1] MENG T, SIWEI S. Investigation on the Power Sour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China[J].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2, 8(5): 1 − 5. [2] 曾粤兴, 魏思婧. 构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赋权-认同-合作”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0): 169 − 176. [3] 史恒通, 睢党臣, 徐涛, 等. 生态价值认知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7(2): 68 − 80. [4] 李子豪. 公众参与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2003-2013年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8): 102 − 108. doi: 10.3782/j.issn.1006-0863.2017.08.16 [5] BEIERLE T C. Democracy in practic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s[M]. Washington: Routledge, 2010. [6] 郑思齐, 万广华, 孙伟增, 等. 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 管理世界, 2013(6): 72 − 84. [7] Reed M S, Vella S, Challies E, et al. A theory of participation: what makes stakeholder and public engagement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ork?[J]. Restoration Ecology, 2018, 26: 1 − 11. doi: 10.1111/rec.12601 [8] 俞可平. 公民参与的几个理论问题[J]. 青海人大, 2007(1): 56 − 58. [9] 杨光斌. 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1): 18 − 30. doi: 10.3969/j.issn.1000-4769.2009.01.003 [10] 付宇程.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类型初探[J]. 法学杂志, 2011, 32(12): 124 − 126. [11] HUNTINGTON S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2] 史学飞, 孙 钰, 崔寅. 基于熵值-主成分分析法的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3): 247 − 252.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8.03.037 [13] 韩晓明, 王金国, 石照耀.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7(2): 83 − 88. [14] 吕开宇, 李春肖, 张崇尚.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分析——来自2008—2013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3): 4 − 15. [15] 祁玲玲, 孔卫拿, 赵莹. 国家能力、公民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环境信访——基于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7): 102 − 108. [16] 张萍, 杨祖婵. 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简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 2015, 15(2): 53 − 61. [17] 崔岩, 尹木子. 我国公众环保组织参与的动机研究[J]. 青年研究, 2015(3): 1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