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向伦辉. 武汉市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富集技术及其遗传毒性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
[2] |
刘秀. 饮用水生物毒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1.
|
[3] |
金永堂, 王伟琴, 孙肖瑜. 饮用水源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与遗传毒性评价[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1, 1(1): 4 − 10.
|
[4] |
邹叶娜, 蔡焕兴, 薛银刚, 等. 常州市典型工业废水综合急性毒性评估[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7): 167 − 169. doi: 10.3969/j.issn.1673-1212.2012.07.042
|
[5] |
唐景春, 王敏, 郑先强, 等. 化工园区污水特征分析及生物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2, 28(1): 20 − 24.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2.01.006
|
[6] |
王敏, 唐景春, 朱文英, 等. 大沽排污河生态修复河道水质综合评价及生物毒性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 32(14): 4535 − 4543.
|
[7] |
张铃松, 王业耀, 孟凡生. 基于生物毒性的松花江氨氮水质评价[J].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12): 1344 − 1350.
|
[8] |
范文宏, 唐戈, 段勇, 等.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北京市代表性河流的水质与毒性状况[J]. 生态毒理学报, 2007, 2(1): 69 − 77.
|
[9] |
陈瑞瑞, 蔡晓妍, 杨波, 等. 典型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生物毒性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2, 7(2): 201 − 208.
|
[10] |
王子林. 新的污染物环境危害评价指标——超标强度[J].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5): 57 − 60.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0.05.016
|
[11] |
陈祝. 一种高浓度酶制剂发酵废水及废渣的综合处理[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4.
|
[12] |
李艳. 阴阳极共同作用体系电催化降解邻硝基苯酚的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
[13] |
王建虹. 犟河流域水质评价及保护对策[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36(6): 15 − 16.
|
[14] |
蒋园芳. 发光细菌检测水中综合毒性[J]. 科技资讯, 2008(30): 215 − 215. doi: 10.3969/j.issn.1672-3791.2008.30.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