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健.北京市中心城再生水发展历程及"十二五"发展规划[J].水利发展研究,2011(7):57-60
[2] 霍键.北京市中水回用工程现状分析及远景预测[J].市政技术,2002(111):30-33
[3] 金树东.2016年北京市水务工作会议报告[R].北京市水务局,2006
[4] 白宇,于德淼,周军,等.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维护与保障技术示范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8):40-42
[5] 钱靖华,田宁宁.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给水排水,2006,32(5):71-74
[6] 王坦,李昊.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和生态修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3):134-137
[7] CHU Junying, CHEN Jining, WANG Can, et al. Wastewater reuse potential analysis:Implications for China'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J]. Water Research, 2004,38(11):2746-2756
[8] 陈卫平,吕斯丹,王美娥,等.再生水回灌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5):1253-1262
[9] 郝瑞霞,万宏文,张毅,等.再生水用于河湖补水壬基酚环境风险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34(6):626-630
[10] 曹欠欠,王兴科.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保科技,2014,20(2):24-30
[11] 丁立仲,卢剑波,徐文荣.浙西山区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202-205
[12] 于森,王明玉,刘佳,等.人工补水条件下的缺水河流生态修复综合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2):626-634
[13] 徐菲,王永刚,张楠,等.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3):515-520
[14] 郭维,高甲荣,樊华,等.北京市转河生态修复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30(6):21-26
[15] 王明翠,刘雪芹,张建辉.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5):47-49
[16] 周谐,王明书.三峡库区重庆段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4):70-73
[17] 徐泽水.群组决策中专家赋权方法研究[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1,15(1):19-22
[18] 蓝伯雄,程佳惠,陈秉正.管理数学-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76-379
[19] 丁俭,王华,赵敏.一种简明的群体决策AHP模型及新的标度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0,11(1):16-18
[20] 丁树良,邓润梅.群组决策加权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1):49-52
[21] 陈治宏,卢国明,吴晓华,等.基于AHP的群决策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9,29:125-127
[22] 李祚泳,丁晶.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3] 温正.MATLAB 8.0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4]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5] 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S]
[26] GB/T 18922-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补充水源水质[S]
[27]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28] 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水域(陶然亭湖、动物园湖、南护城河)水质改善工程实施效果评价[R].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2009
[29] 田宇,王艳春.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用水的营养盐现状分析与评价-以北京市陶然亭公园为例[J].北京园林, 2013,29(105):58-61
[30] 王鹤扬.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在陶然亭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88-194
[31] 曲疆奇,张清靖,刘盼,等.北京陶然亭湖水质的时空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4):1077-1084
[32] 魏炜,高鹤杰,王国青.北京市陶然亭湖水质改善工程设计[G].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中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135-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