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

吴晗婷, 胡俊, 黄雨晗, 金玉婷, 罗勇. 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引用本文: 吴晗婷, 胡俊, 黄雨晗, 金玉婷, 罗勇. 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WU Hanting, HU Jun, HUANG Yuhan, JIN Yuting, LUO Yo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zero-waste index” at the district level[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Citation: WU Hanting, HU Jun, HUANG Yuhan, JIN Yuting, LUO Yo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zero-waste index” at the district level[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

    作者简介: 吴晗婷 (1997—) ,女,硕士,wuhanting97@163.com
    通讯作者: 吴晗婷 (1997—) ,女,硕士,wuhanting97@163.com
  • 中图分类号: X322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zero-waste index” at the district level

    Corresponding author: WU Hanting, wuhanting97@163.com
  • 摘要: “无废指数”是反映“无废城市”建设和固体废物治理成效的综合性指数,虽然已有“浙江省无废指数”的探索,但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仍缺乏更具针对性和注重过程提升的评价体系,存在建设优势和短板不清、工作推进缺少有力抓手等问题。区别于国家、省级层面偏重各地建设成效和结果评价,区县级“无废指数”则以推动基层工作落实、及时发现问题短板为主要目标,从“数据可统计、助困难推进、镇街能发力、地区可比较”四个原则出发,针对各镇 (街道) 的建设内容存在差异、部分指标数据无法拆分至镇 (街道) 层面、部分指标不适宜采用插值法计算分值等问题,基于镇 (街道) 直面群众一线的特性,构建了适用于镇 (街道) 建设情况评价的区县级“无废指数”体系,并建立标准化“调度、测算、反馈、应用”流程,补齐了“省、市、县、乡”多级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环。
  • 加载中
  • 图 1  “无废指数”构建及应用技术路线图

    Figure 1.  Technical roadmap fo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zero-waste index”

    图 2  A镇“无废指数”分领域得分及在全区各镇中的排名情况

    Figure 2.  “Zero-waste index” of town A by field and its ranking among towns in the whole district

    图 3  B镇“无废指数”重难点指标推进情况的变化趋势

    Figure 3.  Tendency on the progress of key indicators for “zero-waste index” of town B

    表 1  嘉兴市某区的区县级“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Table 1.  Index system of “zero-waste index” in XX district, Jiaxing City

    指标
    领域
    分指标 指标解释 计算方法 指标设置
    依据
    指标
    类型
    指标
    属性
    数据
    来源
    农业
    领域
    农膜 (地膜) 回收率/% 指农膜 (地膜) 回收量占使用量的比例。该指标用于促进提高农膜回收
    水平。
    农膜 (地膜) 回收率 (%) =农膜 (地膜) 回收量÷农膜使用量×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农水局
    动物医疗废物签约无害化处置覆盖率/% 指辖区内签约动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机构的动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占产生单位总数的比例。其中:动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主要包括畜禽规模场、动物诊疗机构、兽医实验室、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 动物医疗废物签约无害化处置覆盖率 (%) =纳入收运处置体系的动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数量÷产生单位总数×100% 部门实际工作;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农水局
    工业
    领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指纳入辖区内产生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该指标是用于促进全面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产生强度的综合性指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增加值;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 = (本周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统计局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指纳入辖区内产生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该指标是用于促进全面降低工业危险废物源头产生强度的综合性指标。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工业增加值;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 = (本周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统计局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完成率/% 指辖区内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中,按《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 (环办科技〔2018〕5号) 要求通过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数量
    占比。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完成率 (%)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数量÷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数量×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经信商务局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企业数量完成率/% 绿色工厂是指按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T 36132) 和相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绿色工厂。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企业数量完成率 (%)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任务总数×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经信商务局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工业固体废物 (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 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包括综合利用上年末贮存量) 的比率。该指标用于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工业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当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当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上期末贮存量+工业危险废物上期末贮存量)×100% 省评估指标;
    “浙江省无废
    指数”
    基础
    赋分
    + 区生态环境分局
    生活
    领域
    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 生活垃圾产生量指地区居民生活产生的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总量 (不含陈腐垃圾) 。该指标是反映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工作成效的综合性指标,用于促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 (%) = (本周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上周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上周期生活垃圾产生量×100%。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基础
    赋分
    区住建局
    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 指对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 (含餐厨和厨余垃圾) 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人均生活垃圾产生等方面的评价。该指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促进易腐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
    处理。
    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 (%) =易腐垃圾回收处理量÷生活垃圾产生量。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住建局
    生活
    领域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数量/个 该指标细化为分拣中心数量、标准化回收站点数量,体现辖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情况。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数量 (个) = (分拣中心数量×40%+标准化回收站点数量×60%) 。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做适应性调整 基础
    赋分
    + 区经信商务局
    建设
    领域
    建筑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数量/个 指辖区内建设建筑垃圾中转站的数量,体现辖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情况。 前期赋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做适应性调整 基础
    赋分
    + 区住建局
    工作
    体系
    专班机制
    组织协调机制
    加强“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1.未定期报送相关工作总结、计划等材料,每次扣0.5分。
    2.未对各条线上的工作及时调度和督查的,每次扣0.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无废办
    市场
    体系
    超额完成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数量/个 指辖区内超额完成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的工业企业数量。 除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数量外,超额完成1家加1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区经信商务局
    超额完成绿色工厂建设企业数量/个 辖区内超额完成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 除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数量外,超额完成1家加1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区经信商务局
    固体废物处置项目数量/个 指新增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及安全处置设施的数量。 (数据统计口径为上报省无废专班的项目数量) 。 新增1项加1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无废工作专班
    监管
    体系
    秸秆焚烧处罚数量/起 指区县级以上 (含区县级) 综合执法开具的秸秆焚烧执法处罚数量。 每出现一次执法处罚数量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涉固体废物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案件数量/个 指地区涉固体废物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案件数量。该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提升日常管理,做好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的预防。 按地区涉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数量计,每1件案件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生态环境分局
    工业固废产废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 指对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管理不规范问题数量。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强化对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监管。 按检查情况计。每单个个体出现1次问题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生态环境分局
    汽修企业危险废物纳入规范收集处置情况 指被检查到未纳入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的汽修企业数量。该指标用于促进提升汽修企业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能力。 每被部门检查到未纳入规范化处置体系的汽修企业1家,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运输局
    宣教
    体系
    无废细胞建设数量/个 指通过区县级验收且纳入省级“浙里无废”平台的无废细胞数量。 按“浙里无废”平台上通过区县级验收的数量计。每1个细胞加0.5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无废工作专班
    宣教
    体系
    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活动/次 市级及以上各类媒体宣传、无废巡礼发布情况等。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更积极主动开展宣传引导活动。 1.中央媒体宣传报道每篇得5分。
    2.省级宣传报道每篇得3分。
    3.市级宣传报道每篇得1分。
    4.本地宣传情况根据报送材料打分,至多得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镇 (街道) 上报
    创新
    试点
    典型做法或经验成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做法和经验成果获得区级及以上领导批示肯定或发文表彰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成果在相关国家部委考核中排名领先的;现场会交流。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更积极主动创新、推行、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1.相关做法和经验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领导肯定,有明确批示内容或发文表彰的,每次分别得3分、2分和1分。
    2.按格式要求上报“无废之窗”稿件的,每篇加1分,被市“无废之窗”录用的,每篇加2分,被省“无废之窗”录用的,每篇加3分。
    3.本项累计至多得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镇 (街道) 上报

    存在
    问题
    问题通报情况 指地区在中央环保督查、现场暗访、媒体曝光等渠道被发现存在问题的。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更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守住底线。 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查、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省环保督查和各类环保专项督查存在固废问题的扣2分/次,并未按时完成销号的扣4分/次。
    出现以下问题的,每次扣2分:
    1.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固废方面予以批评的。
    2.媒体曝光发生固废方面重大负面舆情的。
    3.固体废物管理出现重大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问题的。
    4.危险废物非法跨省转移的。
    5.固废问题被列入七张清单的。
    6.省遥感排查交办问题整改不到位的。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无废工作专班
      注:该表格指标为评价乡镇的“无废指数”指标体系,评价街道的“无废指数”指标体系由其中序号8~10、12、19~23的指标组成。
    指标
    领域
    分指标 指标解释 计算方法 指标设置
    依据
    指标
    类型
    指标
    属性
    数据
    来源
    农业
    领域
    农膜 (地膜) 回收率/% 指农膜 (地膜) 回收量占使用量的比例。该指标用于促进提高农膜回收
    水平。
    农膜 (地膜) 回收率 (%) =农膜 (地膜) 回收量÷农膜使用量×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农水局
    动物医疗废物签约无害化处置覆盖率/% 指辖区内签约动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机构的动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占产生单位总数的比例。其中:动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主要包括畜禽规模场、动物诊疗机构、兽医实验室、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 动物医疗废物签约无害化处置覆盖率 (%) =纳入收运处置体系的动物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数量÷产生单位总数×100% 部门实际工作;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农水局
    工业
    领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指纳入辖区内产生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该指标是用于促进全面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产生强度的综合性指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增加值;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 = (本周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统计局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指纳入辖区内产生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该指标是用于促进全面降低工业危险废物源头产生强度的综合性指标。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工业增加值;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 (%) = (本周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上周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统计局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完成率/% 指辖区内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中,按《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 (环办科技〔2018〕5号) 要求通过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数量
    占比。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完成率 (%)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数量÷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工业企业数量×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经信商务局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企业数量完成率/% 绿色工厂是指按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T 36132) 和相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绿色工厂。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企业数量完成率 (%)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任务总数×100%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经信商务局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工业固体废物 (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 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包括综合利用上年末贮存量) 的比率。该指标用于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工业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当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当期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上期末贮存量+工业危险废物上期末贮存量)×100% 省评估指标;
    “浙江省无废
    指数”
    基础
    赋分
    + 区生态环境分局
    生活
    领域
    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 生活垃圾产生量指地区居民生活产生的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总量 (不含陈腐垃圾) 。该指标是反映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工作成效的综合性指标,用于促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 (%) = (本周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上周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上周期生活垃圾产生量×100%。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基础
    赋分
    区住建局
    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 指对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 (含餐厨和厨余垃圾) 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人均生活垃圾产生等方面的评价。该指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促进易腐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
    处理。
    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 (%) =易腐垃圾回收处理量÷生活垃圾产生量。 省评估指标 基础
    赋分
    + 区住建局
    生活
    领域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数量/个 该指标细化为分拣中心数量、标准化回收站点数量,体现辖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情况。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数量 (个) = (分拣中心数量×40%+标准化回收站点数量×60%) 。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做适应性调整 基础
    赋分
    + 区经信商务局
    建设
    领域
    建筑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数量/个 指辖区内建设建筑垃圾中转站的数量,体现辖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情况。 前期赋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做适应性调整 基础
    赋分
    + 区住建局
    工作
    体系
    专班机制
    组织协调机制
    加强“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1.未定期报送相关工作总结、计划等材料,每次扣0.5分。
    2.未对各条线上的工作及时调度和督查的,每次扣0.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无废办
    市场
    体系
    超额完成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数量/个 指辖区内超额完成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的工业企业数量。 除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数量外,超额完成1家加1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区经信商务局
    超额完成绿色工厂建设企业数量/个 辖区内超额完成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 除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数量外,超额完成1家加1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区经信商务局
    固体废物处置项目数量/个 指新增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及安全处置设施的数量。 (数据统计口径为上报省无废专班的项目数量) 。 新增1项加1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无废工作专班
    监管
    体系
    秸秆焚烧处罚数量/起 指区县级以上 (含区县级) 综合执法开具的秸秆焚烧执法处罚数量。 每出现一次执法处罚数量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涉固体废物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案件数量/个 指地区涉固体废物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案件数量。该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提升日常管理,做好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的预防。 按地区涉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数量计,每1件案件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生态环境分局
    工业固废产废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 指对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管理不规范问题数量。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强化对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监管。 按检查情况计。每单个个体出现1次问题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生态环境分局
    汽修企业危险废物纳入规范收集处置情况 指被检查到未纳入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的汽修企业数量。该指标用于促进提升汽修企业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能力。 每被部门检查到未纳入规范化处置体系的汽修企业1家,扣1分,最多扣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运输局
    宣教
    体系
    无废细胞建设数量/个 指通过区县级验收且纳入省级“浙里无废”平台的无废细胞数量。 按“浙里无废”平台上通过区县级验收的数量计。每1个细胞加0.5分,最多加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无废工作专班
    宣教
    体系
    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活动/次 市级及以上各类媒体宣传、无废巡礼发布情况等。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更积极主动开展宣传引导活动。 1.中央媒体宣传报道每篇得5分。
    2.省级宣传报道每篇得3分。
    3.市级宣传报道每篇得1分。
    4.本地宣传情况根据报送材料打分,至多得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镇 (街道) 上报
    创新
    试点
    典型做法或经验成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做法和经验成果获得区级及以上领导批示肯定或发文表彰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成果在相关国家部委考核中排名领先的;现场会交流。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更积极主动创新、推行、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1.相关做法和经验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领导肯定,有明确批示内容或发文表彰的,每次分别得3分、2分和1分。
    2.按格式要求上报“无废之窗”稿件的,每篇加1分,被市“无废之窗”录用的,每篇加2分,被省“无废之窗”录用的,每篇加3分。
    3.本项累计至多得5分。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 镇 (街道) 上报

    存在
    问题
    问题通报情况 指地区在中央环保督查、现场暗访、媒体曝光等渠道被发现存在问题的。此指标用于促进各地更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守住底线。 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查、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省环保督查和各类环保专项督查存在固废问题的扣2分/次,并未按时完成销号的扣4分/次。
    出现以下问题的,每次扣2分:
    1.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固废方面予以批评的。
    2.媒体曝光发生固废方面重大负面舆情的。
    3.固体废物管理出现重大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问题的。
    4.危险废物非法跨省转移的。
    5.固废问题被列入七张清单的。
    6.省遥感排查交办问题整改不到位的。
    部门实际工作;基于省评估指标做适应性调整 加扣
    分项
    无废工作专班
      注:该表格指标为评价乡镇的“无废指数”指标体系,评价街道的“无废指数”指标体系由其中序号8~10、12、19~23的指标组成。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EB/OL]. [2019-01-21].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21/content_5359620.htm, 2019.
    [2] 生态环境部.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EB/OL]. [2019-05-08].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1905/t20190513_702598.html, 2019.
    [3] 生态环境部.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版)(征求意见稿)[EB/OL]. [2021-09-16].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109/t20210916_948195.html, 2021.
    [4] 生态环境部.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EB/OL]. [2021-12-15].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112/t20211215_964275.html, 2021.
    [5] 生态环境部. 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EB/OL]. [2022-04-24].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4/t20220425_975920.html, 2022.
    [6]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EB/OL]. [2022-08-23]. http://sthjt.zj.gov.cn/art/2022/8/31/art_1229263469_2422838.html, 2022.
    [7] 邹权, 王夏晖. “无废指数”: “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量评价方法[J]. 环境保护, 2020, 48(8): 46-50.
    [8] 滕婧杰, 祁诗月, 马嘉乐, 等. “无废指数”构建方法探究——以“浙江省无废指数”构建为例[J]. 环境工程学报, 2022, 16(3): 723-731.
    [9] 祁诗月, 郑睿颖, 兰孝峰, 等. “无废指数”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浙江“无废指数”探索实践[J]. 环境工程学报, 2023, 17(12): 3774-3787.
    [10] 祁诗月, 王雪雪, 王永明, 等. “无废指数”反馈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为例[J]. 环境工程学报, 2023, 17(12): 3788-3796.
    [11] 宁波日报. 宁波发布“无废指数”排名[EB/OL]. [2024-03-31].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4-03/31/content_1395550.htm, 2024.
  • 加载中
图( 3) 表(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6
  • HTML全文浏览数:  1196
  • PDF下载数:  3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3-04
  • 录用日期:  2024-05-13
  • 刊出日期:  2024-08-26
吴晗婷, 胡俊, 黄雨晗, 金玉婷, 罗勇. 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引用本文: 吴晗婷, 胡俊, 黄雨晗, 金玉婷, 罗勇. 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WU Hanting, HU Jun, HUANG Yuhan, JIN Yuting, LUO Yo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zero-waste index” at the district level[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Citation: WU Hanting, HU Jun, HUANG Yuhan, JIN Yuting, LUO Yo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zero-waste index” at the district level[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4, 18(8): 2357-2366. doi: 10.12030/j.cjee.202403016

我国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探究

    通讯作者: 吴晗婷 (1997—) ,女,硕士,wuhanting97@163.com
    作者简介: 吴晗婷 (1997—) ,女,硕士,wuhanting97@163.com
  • 1. 嘉兴市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有限公司,嘉兴 314001
  • 2. 嘉兴市生态环境应急监控与事故调查中心,嘉兴 314000
  • 3. 嘉兴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嘉兴 314001
  • 4.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嘉兴 314001

摘要: “无废指数”是反映“无废城市”建设和固体废物治理成效的综合性指数,虽然已有“浙江省无废指数”的探索,但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仍缺乏更具针对性和注重过程提升的评价体系,存在建设优势和短板不清、工作推进缺少有力抓手等问题。区别于国家、省级层面偏重各地建设成效和结果评价,区县级“无废指数”则以推动基层工作落实、及时发现问题短板为主要目标,从“数据可统计、助困难推进、镇街能发力、地区可比较”四个原则出发,针对各镇 (街道) 的建设内容存在差异、部分指标数据无法拆分至镇 (街道) 层面、部分指标不适宜采用插值法计算分值等问题,基于镇 (街道) 直面群众一线的特性,构建了适用于镇 (街道) 建设情况评价的区县级“无废指数”体系,并建立标准化“调度、测算、反馈、应用”流程,补齐了“省、市、县、乡”多级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环。

English Abstract

  •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1],开启了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进程,计划通过试点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以下简称“三化”) ,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了《“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试行) 》[2],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五个方面,涵盖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四大领域以及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建设,共三级22项必选指标、37项可选指标以及自选指标,要求试点城市结合自身设定各项指标目标值,以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和引领性科学指导试点城市编制实施方案。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坚持‘三化’导向不变、与建设工作方案任务相适应、强化不同城市之间建设成效可比性、调整完善相关指标的适用性”为原则,对三级指标进行增删调整,迭代形成《“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2021年版) 》[3]。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4],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部入围[5],全面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8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 》[6],制定了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包含40项指标体系指标、5项工作体系指标、14项政策体系指标和5项评价体系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各市、县 (市、区) 进行评估。

    为量化评价全国“无废城市”首批试点城市建设成效,邹权等[7]基于建设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实现对全国范围内同类型产业结构的试点城市的量化排序和横向比较。滕婧杰等[8]以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建设方法为方法学框架,提出了我国“无废指数”的构建思路,祁诗月等[9]基于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水平和任务安排,聚焦重点类别固体废物的关键环节,剔除不同地区间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不可比因素,筛选“有成熟统计调查制度或计算方法、能反映真实工作成效、指标数据方便获取、指标具有横向可比性”的12个核心指标作为分指数,通过等标化处理将各分指数值转化为百分制无量纲数据,构建了“浙江省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实现对“无废城市”建设水平的多维度比较分析,可作为城市间整体情况、专项领域间发展趋势、相对优势和差距比较分析的参考,并建立了“无废指数”反馈机制,针对性给出省级、市级层面的应用建议和实例分析[10]。为动态跟踪、精准画像和指引各区县“无废城市”建设,宁波市在“浙江省无废指数”基础上,聚焦工业、农业、生活领域重点类别固体废物的产生、回收利用、贮存处置关键环节,筛选出符合地区实际的16项核心指标,形成一套市级“无废指数”体系[11]。虽然已有国家级“无废城市”量化指标评价体系、“浙江省无废指数”和宁波市级“无废指数”体系的探索,但是基层作为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目前仍未有以镇 (街道) 为评价对象的区县级“无废指数”体系研究,各镇 (街道) 、各领域建设优势和短板不清,区县层面工作推进缺少有力抓手、落实乏力。

    以推动镇 (街道) 工作落实、及时发现工作推进短板为目的,本研究从“数据可统计、助困难推进、镇街能发力、地区可比较”四个原则出发,构建涵盖农业、工业、生活、建设四大重点领域,囊括工作、市场、监管、宣教四大体系,突出创新试点和问题通报情况,适用于评价镇 (街道) 建设情况、更具针对性和注重过程提升的“无废指数”体系,补齐“省、市、县、乡”多级高效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环。该指数体系通过对各镇 (街道) 在各领域的工作进度、建设成效进行画像,帮助区县级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推动各镇 (街道) 及时了解自身弱项、明确重点提升方向。此外,通过指数与考核挂钩、亮比分、晒排名等方式,激发各镇 (街道) 工作的内生动力,在推进区县级“无废城市”精准、高效、深入建设的同时,促进区县在国家、省市级评价中对应指标数值的提升。

    • 本研究围绕评价体系构建目的,创新性地提出适用于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指标遴选的四个原则。其中,“数据可统计”原则在保障统计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基层负担,是长效评价的基础;“助困难推进”原则是指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性设计,推进关键难点工作落细落实;“镇街能发力”原则使得评价体系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镇 (街道) “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性的动力;“地区可比较”则保障指标可比性和评价体系公平性。

      1) 数据可统计。数据是“无废指数”评价的依据,数据收集统计是评价的基础。而镇 (街道) 政府部门作为数据的主要来源,日常事务点多面广、繁琐复杂。因此,评价指标选取以减轻基层负担为原则,在充分了解政府部门统计范围的基础上,尽量利用现有统计数据,选取区县层面日常统计数据中可以直接拆分到镇 (街道) 的指标,降低获取数据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 助困难推进。“无废指数”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各地持续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导向性、推动基层建设落在实处,将重难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指标体系,增强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和过程评价。并通过“无废指数”与考核挂钩,晒比分、亮排名等方式,激发各镇 (街道) 的内生动力,高质量推动关键难点工作开展。

      3) 镇街能发力。国家级、省级评价体系中的部分指标是由市级、区县级部门统一协调落实的,而镇 (街道) 职责权限不够、缺乏工作抓手,如将该部分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则会出现工作推进使不上劲、有心无力的情况,打击主体积极性。因此,指标的制定应在深入了解镇 (街道) 工作权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镇 (街道) 的主观能动性,保障评价体系的可实施性。

      4) 地区可比较。指标横向可比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运行的主要环节。在国家级、省级评价指标中,部分指标只适用于镇或只适用于街道,而细化到镇 (街道) 层面时,镇和街道则不具备横向可比性。因此,本评价体系区分镇和街道,建立两套指标,分类别计算“无废指数”分值、排名,保证指标可对比。此外,指标涉及内容应遵循全面性的原则,防止出现因某些镇 (街道) 缺项而影响指数得分的情况。数据从区县级部门统一调取,统一标准,保障指数的可比性、公平性。

    • 由于不同省市下辖的各镇 (街道) 之间建设差异大,可掌握的指标数据样本量少,同时,以推动镇 (街道) 工作落实、及时发现工作推进短板为目的,重点关注各镇 (街道) 之间的相对建设差距,将体系指标分为“基础赋分”和“加扣分项”两种类型,其中“基础赋分”项计算方法在“浙江省无废指数”分级方案[9]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整体指数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1) 基础赋分。基于各项指标的原始统计数据水平,动态调整分指数不同分值等级对应的限值划分,划分原则为:分指数最高分为100分,对应所有镇 (街道) 中最好水平;最低分为50分,对应所有镇 (街道) 中最差水平;60~90分区间的限值划分采用等分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分指数计算延用“浙江省无废指数”方法,如式(1)所示,采用插值法进行去量纲、等标化处理。

      以农膜回收率指标为例,假设某次调度数据各镇 (街道) 中农膜回收率最高值为100%,则将其对应分指数赋分为100分,各镇 (街道) 中最低值为60%,则将其对应分指数赋分为50分,按等分法计算得出各分指数区间对应的农膜回收率范围,即92%对应分指数为90分,84%对应80分,76%对应70分,68%对应60分。

      假设某镇的农膜回收率为91%,根据以下计算过程即可得出该指标“无废指数”分指数:

      判断数值对应的分指数区间范围。91%在84%~92%范围内,即该镇 (街道) 的农膜回收率指标得分在80~90分之间。

      计算单项指标“无废指数”分指数。根据式(1)计算,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无废指数”分指数=(90-80)/(92-84)×(91-84)+80=88.75,即该镇的农膜回收率得分为88.75。

      式中:IZWIp为单项指标P的“无废指数”分指数;Ip为单项指标P的指标数值;BPHi为与Ip最接近的单项指标限值的高位值;IZWIHi为与BPHi对应的“无废指数”分指数;BPLo为与Ip最接近的单项指标限值的低位值;IZWILo为与BPLo对应的“无废指数”分指数。

      2) 加扣分项赋分。根据“加扣分项”类型指标的具体指标解释计算加扣分。

      3) 总体赋分。计算得到每个“基础赋分”项指标对应的“无废指数”分指数后,根据各指标权重加权得到“基础分”,再对应加上“加扣分项”分值即可得到最终“无废指数”总分值,见式(2)。指标权重分配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动态调整,强化指标体系引导性和对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

      式中:ZWI为“无废指数”总分值;ωi为第i项指标权重;IZWIi为第i项指标分指数;AIPi为第i项“加扣分项”分值,加分项为正,扣分项为负。

    • 以浙江省嘉兴市某区为例,为实现与省级评价体系、市级区级重点工作的协调联动和紧密衔接,参考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 (以下简称省评估指标) [6]、“浙江省无废指数”[8-10]、“美丽嘉兴”考核指标、区县级“无废城市”建设重难点工作,结合镇 (街道) 层级的数据统计口径,构建了某区的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并建立了标准化评价流程和反馈机制,同时,指标体系根据年度任务动态调整,以保障其与工作的高度契合和引导作用。

    • 聚焦农业、工业、生活、建设四大重点领域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结合工作、市场、监管、宣教四大体系,突出创新试点和问题通报情况,确定11项“基础赋分”和12项“加扣分项”构成某区“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 农业领域。设置2项“基础赋分”指标。“浙江省无废指数”中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由于统计方式原因无法获得各乡镇的数据,同时考虑到某区农膜 (地膜) 回收率在全市层面相对落后,且目前农业废弃物方面重点工作为推动动物医疗废物签约无害化处置,故因地制宜设置“农膜 (地膜) 回收率”“动物医疗废物签约无害化处置覆盖率”这2项需进一步推动提升的指标。

      2) 工业领域。设置5项“基础赋分”指标。考虑到推动镇 (街道) 工作落实、激发积极性的目的,本体系选取“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增长率”相对值替代产生强度绝对值。延用“浙江省无废指数”中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来反映工业领域综合利用。由于某区去向填埋的危险废物多数为垃圾焚烧飞灰,因而导致承担全区垃圾焚烧任务的乡镇“危险废物填埋占比”远高于其他乡镇,同时,考虑到某区填埋占比在全省中排名较为领先,故未将该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3) 生活领域。设置3项“基础赋分”指标。考虑到“浙江省无废指数”中“再生资源实际回收效率”指标的实际回收量为重点企业调查数据,难以区分到各镇 (街道) ,同时,结合某区目前重点推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将该指标替换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数量”。此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计算公式中,全区“无害化处理率、城镇分类收集覆盖面”等指标均已稳定达到100%,因此本研究采用某区相对薄弱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2个指标进行替代。

      4) 建设领域。设置1项“基础赋分”指标。某区所有街道的建筑垃圾均运送至统一的处置中心,无法区分各街道数据,且部分基础设施正在提标改造建设,因此,暂先采用“建筑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数量”来表征建筑垃圾情况。

      5) 制度体系方面。设置10项“加扣分项”指标。结合实际工作落实推动的需求,增设涵盖四大体系的成效量化型指标,特别是针对镇 (街道) 直面一线、直面群众、是固废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的特性,突出了监管体系、宣教体系的评价,进一步推动基层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固废全流程监管和“无废”理念的宣传推广。此外,针对传统的仅以完成年度任务作为评价准则的考核体系,可能带来“任务数量多的乡镇工作多且考核完成难度更大,打击工作积极性”的情况,本体系设置“无废细胞建设数量”加分项指标,根据建设细胞总数对各镇 (街道) 进行加分,协同传统考核优化了评价的公平性。

      6) 创新试点和存在问题方面。设置2项“加扣分项”指标。用于强化基层典型经验引领和“无废”理念宣传,并加强固废监督管理。

    • 为高效开展“无废指数”调度测算工作,建立了由区无废办主导开展“部门调度、数据测算、结果反馈、考核推动”的评价流程。分别制定了一套数据调度表格和一套指数计算表格,利用调度表格高效获取原始数据,再通过指数计算表格的预存公式直接生成分指数及各 (街道) “无废指数”分值、排名。区无废办每年度组织一次专题会议,区级相关部门工作负责人参会研究调整年度“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区无废办每季度开展“无废指数”调度测算并发布原始数据及排名情况至各部门和镇 (街道) ,持续跟踪“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动态反映各镇 (街道) 不同领域的优势、短板和过程建设趋势,及时调整工作节奏重心,督促指导各镇 (街道) 下一步重点任务。同时,将“无废指数”各季度、年度总排名以及年度排名变化情况纳入工作考核,激发镇 (街道) 主体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基层真抓实干、积极主动作为、竞相比学赶超。

    • 1) 量化基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找准工作推进短板,为各镇 (街道) 考核评估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各镇 (街道) 分领域指数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动态跟踪其各领域相关工作成效在全区处于的水平状态,有助于加强工作纵向推进,同时,通过基层固废管理问题发现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的建立,便于各区级主管部门明晰推进情况及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为基层固废管理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指明方向。

      以A镇为例,对“无废指数”分领域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所示。在四大领域中,其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的工作成效处于全区领先水平,得分均高于全区平均值,而生活领域的工作成效在则全区排名靠后,其得分低于全区平均值和中位值;在四大体系中,工作和市场体系工作成效基本与全区平均水平持平,监管和宣教体系建设成效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特别监管体系是工作薄弱领域。生活领域工作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易腐垃圾统一收运单位位于周边另一区县,距离A镇较远,出于效益考虑,上半年未将A镇已分出的部分易腐垃圾纳入收运体系,导致其重新混入其他垃圾,造成“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偏低,下半年某区针对此问题与市级部门和统一收运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后,统一收运单位将A镇产生的易腐垃圾应纳尽纳,下半年“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有所提升,但上半年影响导致全年数据仍偏低;二是A镇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导致“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数量”指标得分偏低。监管体系短板主要为“秸秆焚烧处罚数量”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镇镇域范围内尚未培育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秸秆收储企业规模偏小,秸秆就近利用渠道较为有限,同时,前期对秸秆禁烧工作重视相对不足。以“无废指数”结果指导后续工作方向,A镇应重点关注生活领域、监管体系方面工作,通过薄弱指标聚焦重点工作,应加快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进一步畅通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强化秸秆禁烧宣传、丰富“无废城市”宣传活动的组织开展。

      2) 注重基层“无废城市”建设过程评价,增强主体积极性,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工作抓手。运用“无废指数”评价及考核体系,可推动各镇 (街道) 积极开展指标所对应的重难点工作,通过应用“无废指数”前后阶段对比,各镇 (街道) 重难点工作加快推进,指标数值逐步提升。

      以B镇为例,对“无废指数”涉及到的重难点指标,分时间阶段进行过程评价分析,如图3所示。在应用区县级“无废指数”后,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由正增长加速转变为负增长,该项指标排名由第5名跃升至第1名,工作推进力度显著增强;由于年初辖区内涉及到危废产生的行业企业经济效益还未开始显现,一季度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呈现正增长,随后保持负增长态势,指标变化相对稳定;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进度加快,2023年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务数;“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和“易腐垃圾回收处理占比”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推进优势,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全过程治理能力全面强化。

    • 本研究构建了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具有3个创新点:1) 评价目的方面,考虑到在镇 (街道) 层级进行现状对比分析的实质性意义有限,本评价体系以推进工作落实为主要目标,以发挥镇 (街道) 主观能动性、推动指标改善为原则设置指标,如针对各镇 (街道) 任务数不同的情况,创新性提出“超额完成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数量”指标以提升镇 (街道) 推动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的积极性;2) 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镇和街道的产业布局、建设重点、发力点等存在明显差异,如某区各街道基本不涉及工业、农业,二者难以直接比较,因此,创新性地构建了2套分别用于评价镇、街道的指数体系,分别测算得分和排名 (即镇和镇相比、街道和街道相比) ,主要差异体现为街道评价体系的指标项少于镇评价体系,镇评价体系包含工业、农业、生活、建设四大领域和工作、市场、监管、宣教四大体系,街道评价体系则更多侧重于生活领域和宣教体系,因而街道评价体系中生活领域和宣教体系指标项得分对总得分影响较各镇更高,与实际工作中镇和街道的侧重点相吻合;3) 评价指标方面,考虑到部分指标不适宜采用插值法计算分值,故将指标分为“基础赋分”和“加扣分项”两种类型。同时,一方面针对部分指标数据无法拆分至镇 (街道) 层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替代性指标,如:“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数据难以细分到各镇,则采用“秸秆焚烧处罚数量”来反映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另一方面针对镇 (街道) 直接面对一线、面对群众的特性,评价指标新增设“无废细胞建设数量、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活动”指标,突出群众获得感维度的评价。

    • 1) 推动完善基层统计制度。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等设施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和报告制度体系,强化对于回收固废来源的掌握和统计。提供必要培训帮助基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并定期检查数据监测情况,评估统计数据准确性,确保统计数据能真实反映现状。

      2) 探索缺项指标的科学计算方法。由于评价细分到镇 (街道) 层级后,同一区县所辖的各镇、街道之间的基础条件可能差异较大,指标缺失情况复杂,缺项计分方式对结果的影响较大。而目前范例地区的镇和街道之间产业分别明显,刚好可以区分为镇和街道分别评价,而如果要将该指标体系推广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的缺项指标计分方式是在各镇、街道之间开展可比性评价的前提。

      3) 探索深化宣教体系评价方式。研究涵盖群众知晓率、活动参与情况、行为改变程度等方面的定量化“无废城市”建设群众参与程度评价指标,全面表征区县级“无废指数”评价体系中宣教体系建设情况,凸显绿色生活践行情况。同时,开展“无废”公众行为激励与碳普惠机制相结合的研究。

      4) 持续推进“无废指数”结果应用。进一步研究“无废指数”评价结果面向镇 (街道) 的高效反馈、推动机制,强化“无废指数”对于镇 (街道)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推进作用,探索建立面向部门的即时反馈体系,以便各区级部门快速调整优化政策制度,合理调配各类资源以支持短板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