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2023年第18卷总目次

第1期

特别关注

1 环境污染物诱导神经毒性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李富萍,黄清育

16 农药类化合物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赵文慧,张晓娜,汝少国

29 液晶单体的环境效应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金其,姚倩,林锡华,马社霞

39 长链非编码RNA响应环境污染物胁迫研究进展

胡成章,蔡灵,于婷,赵晓玉,杨明

51 有机紫外吸收剂对珊瑚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裴继影,庞可,王明威,张瑞杰,余克服

68 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核酸甲基化的影响

樊曼,齐素贞,王妙,黄少康

78 长期施用牛粪对褐土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刘志平,解文艳,杨振兴,胡雪纯,张鹏飞,周怀平

“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专栏

88 低温热解对有机肥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消减研究

王犇,贾伟丽,吴颖琳,刘芳,应光国

101 卧室灰尘中895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存在水平及健康风险

董贤宝,杨晨,张若晗,王琰,谢晴,陈景文,李雪花

114 磺胺甲恶唑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研究

赵浩丞,刘尚书,李佳欣,郑梦嫣,王泓锴,董飞龙,胡丰晓

124 国内外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框架形成与发展

孔坤,张猛,宁增平,钟重,王国玉,张弛,孟博,刘承帅

综述

138 二噁英及类二噁英污染物致免疫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鑫格,李娜,韩颖楠,马梅,吴兴华,李翀,王殿常

149 群体感应对细菌生物膜及细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万春云,汪庆,李思敏,孙岩,张晓婷,陈信任,李双双,魏贺红

160 新型污染物液晶单体的环境行为和人体暴露研究进展

杨倩玲,周婷婷,翁冀远,刘杨,刘寅,徐明,赵斌,高丽荣,郑明辉

174 海洋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来源、传播和风险研究

张晓娜,许慧芹,汝少国,崔鹏飞

191 手性药物的水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

葛平,刘娜,金小伟,王业耀

206 壬基酚异构体的组成、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杨彦,高源,马盛韬,龚剑,余应新

217 水生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干牧凡,张妍,时鹏,张成前

232 农林废弃物生物炭钝化典型土壤重金属的机制研究进展

宗大鹏,田稳,李韦钰,张梦妍,徐武美,向萍

研究论文

246 新精神活性物质氯胺酮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

李思颖,马栋栋,张金阁,龙小冰,卢志杰,刘昕,黄楚舒,史文俊,刘芳

261 林丹与抗生素对黑腹果蝇肿瘤细胞迁移的联合毒性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

于振洋,袁佳磊,徐蓓宁,Fangnon Firmin Fangninou,李文哲

271 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质量状况分析

李娣,李旭文,吕学研,姜晟,蔡琨,高占啟,王甜甜,蔡永久

280 噻虫嗪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效应

朱莉飞,李伟,查金苗,张欣,孙砚胜

288 臭氧催化氧化含AOX染料废水的效能与风险评估

迟彤彤,徐冉云,李菲菲,陈吕军

298 基于转录组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BP1的神经内分泌毒性

姜鑫,刘思远,宋扬,靳梦,董小雷

308 宁夏典型工业场地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及特定源的毒理学风险评估

毕思琪,张博晗,李恺庆,董海波,韩增玉,于青春,曹红斌, 田林锋

324 基于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文化活动设施用地健康风险评估标准探讨

蒋皓,吴启堂,吴培浩

335 草甘膦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刘帅,王腾,王孜晔,缪丰锴,王方钰,李正炎

351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在小鼠组织和细胞水平的累积分布规律及动态毒性响应

陈煊威,许健,陈瑾

361 基于水质基准的中国地表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评估案例研究

汤其阳,章彤,李梅

371 稀有鮈鲫集群行为在生物早期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邱宁,李文静,钟鸣,周成成,王剑伟

380 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TBECH)对土壤中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毒性效应

张贞莹,温蓓,杨恩泰,黄红林,彭汉勇

394 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住宅小区内二噁英类物质的暴露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毛慧,于建飞,张宗祥

405 土壤不同粒级中Cr(Ⅵ)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

黄淑婷,肖荣波,黄飞,徐美丽,黄俣轩,石航源,王鹏

415 基于特性参数k·ECx和均分射线法的二元混合物联合毒性研究

张欢乐,王娜,马晓妍,张靖坤,孙嘉靖,杨鑫悦,西崇峰

426 环境浓度氧四环素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黄颡鱼幼鱼肠道的联合毒性效应

孔娟,范博雅,原居林,余丽琴

440 发光细菌法评价疫情暴发对长江流域地表水生态毒性的影响

徐辉,刘洋,齐维晓,兰华春,刘会娟,曲久辉,李娜,李晓,马梅

方法与技术

448 页岩气开发地块污染物的种群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陈启宇,刘志磊,王钰钰,郑彤,刘芸,林必桂,任明忠

460 纳米颗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方法

杨金康,赵鹏,睢福庆,秦世玉,李畅,扶海超,王龙,介晓磊

第2期

特别关注

1 基于宏基因组学解析不同污水处理系统的耐药基因组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

苏志国,陈伟东,郑宇涵,危婕,李菲菲,陈嘉瑜,陈吕军,温东辉

“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专栏

14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金刚烷胺胁迫刺参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赵军强,韩典峰,田秀慧,刘鸽,刘小静,高永刚,姜芳,刘欢,崔艳梅,罗晶晶,洪赫阳,徐英江

23 新污染物的调查监测需求分析

王燕飞,蒋京呈,林军

33 孕烷X受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建立及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受体激活效应研究

吴一凡,聂青宇,郑静怡,镇华君,修光利

44 动物粪便对紫色土中人类致病菌传播的影响

齐明慧,程建华,唐翔宇

53 短链氯化石蜡对褐牙鲆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崔庆奎,韩典峰,丁玉竹,任传博,张信泽,赵军强,崔艳梅,姜芳,李佳蔚,孙琰晴,王景,宫向红,徐英江

综述

64 典型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的厌氧降解转化研究进展

孙悦宏,熊倩,吴亨宇,陈铨乐,吴丹,刘有胜,应光国

75 环境胁迫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的毒性效应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上的研究进展

孙哲诚,梁川,李乾永,马正茁,徐炎华,刘志英

97 饮用水中典型消毒副产物的化学特性、生成转化及毒性研究进展

易欣源,曲鑫璐,龙昕,张立尖,徐斌,唐玉霖

111 农田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迁移扩散的研究进展

汤欣悦,赵家奕,王义佳,邹韵,张园

128 微囊藻毒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张紫馨,王寅初,刘钦弘,焦绪栋,王璐

141 环境CO2浓度升高对海洋有毒微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研究进展

宫于琛,屈佩,刘瑞娟,陈洪举,庞敏

152 我国近海养殖环境及生物体中有机磷阻燃剂研究进展

窦文科,张泽明,史西志

175 微纳米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李娇,陈大岭,陈玉立,吴恩荣,卢坤

188 砷甜菜碱的合成途径和代谢过程

张伟,叶紫君,黄莉萍,赵芊瑜

198 有机紫外吸收剂对海洋生物的毒理效应

裴继影,胡俊杰,张瑞杰,余克服

212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王钦,李晨光,尹诗琪,张延蕾,李锋民

224 氯代多氟烷基醚磺酸盐环境污染及治理研究进展

余薇薇,韦采妮,毛羽丰,刘聪,陈杰云,赵雅倩,疏明慧,黎玥淇,谭江琳

研究论文

238 有机化学品鱼体生物积累参数的多任务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

朱明华,肖子君,傅志强,陈景文,丁蕊

249 全氟化合物在鱼类肝脏中的生物富集因子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蒋岚,徐悦,张晓宇,徐冰峰,徐西蒙,马懿星

259 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表征磷酸三苯酯的肺细胞毒性

丰一兴,王济洲,段鹤君,李伟红,邵兵

269 妊娠期孕妇尿液中的外源性雌激素水平及其与代谢相关的改变

彭博,杨凯歌,胡康蝶,张舟易,梁红,闫超,吴明媛,王彦

286 磺胺嘧啶和泰乐菌素对养猪废水硝化作用的差异性影响

陈铨乐,卢思敏,何良英,孙悦宏,王艺纯,吴亨宇,陈姿言,冯钰瑶,钱霞,刘有胜,应光国

297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暴露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林晓君,赵甲亭,郭晨,宋慧东,陈汉清

308 建设用地土壤优先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研究

李晓萌,唐阔,蒋晶,彭憬,王学东,颜增光

327 新生大鼠啶虫脒亚慢性暴露致成年后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

李姝霖,曹持,王文成,马瑞,邓倩,张亚文,于春洋,田建英

338 环境浓度微囊藻毒素-LR对菖蒲无机氮吸收特性的影响

袁昭瑞,马腾,陈国元,李青松,吴义诚

346 丙烯腈致大鼠肝细胞损伤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

郑爱,赵粉线,石影,郑蓉,党瑜慧,李芝兰

356 常见微塑料对水中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

李博昊,赵永豪,孙洪杰,郭浩,徐秋旖,于海瀛,马广才,王雪玉,尉小旋

366 运动和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持续暴露对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朱凤林,闫会萍,陆一帆,胡兵,张弛,翁凯翔,王活活

373 河南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余雪巍,阎洁,冯衍,郭盈,顾海萍,董晓星

384 城市居民CO2实时暴露特征与家庭个体差异

王玉琼,李云桂,王金泽,刘蕊嘉,杜伟

395 成都市典型流域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韩迁,张玉娇,赖承钺,孟旭,陶红群

410 从内质网应激的角度探究微囊藻毒素-LR对斑马鱼离体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张丹丹,杨慧,欧阳康,况宇,汤蓉,李大鹏,李莉

420 基于SWAT-KM暴露模拟的环境暴露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以壬基酚为例

龙清风,孟耀斌,李想,史江红,于相毅,毛岩

434 2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区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

李贞金,张洪昌,胡双庆,朱英,沈根祥

449 基于组合指数法评估抗生素二元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的时间依赖联合毒性

杨依霖,刘勇安,覃礼堂,莫凌云,王敦球

462 我国诺氟沙星的水生生物基准及典型水体中的生态风险

刘萌硕,刘欣然,董素涵,马云龙,王莉

473 亚急性浓度暴露下联苯菊酯对真鲷体内酶活性及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郑惠东,陈宇锋,刘波,陈小红,许贻斌,郑盛华

481 热激预处理诱导秀丽隐杆线虫铜耐受的效应机制研究

何梅,王帅,孔建南,游牧,罗勋

490 不同浓度石油胁迫处理下翅碱蓬的转录组分析

赵雨朦,卢宏博,罗传辉,车鉴,吴熙,纪峰,霍玉洁,魏海峰,何洁,刘全

506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流域土地利用研究热点与趋势

谢慧钰,贾世琪,王业耀,金小伟

“第七届青年地学论坛”专栏

519 硫掺杂改性氮化碳可见光催化去除抗生素抗性菌

吴贺洋,匡开月,朱承驻,俞志敏,刘晓薇

第3期

特别关注

1 福岛核泄漏对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孟奇,陈新军,刘必林,方舟

“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专栏

11 筛查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生物活性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张涛,朱明华,傅志强,陈景文,肖子君

22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化学品肝毒性筛查模型

王孟含,朱明华,肖子君,陈景文,吴超

33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和特征筛选方法的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急性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滕跃发,王晓晴,李斐,吉成龙,吴惠丰

47 蚯蚓对土壤中四溴双酚A的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

韩伟,王硕,吕继涛,刘婉蓉,王玉晶,赵瑞锋

21世纪计算毒理学”专栏

55 P450酶活性中心催化全氟烷基羧酸前体化合物的代谢转化路径研究

常新,于晓梅,傅志强

68 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宋润芊,金玲敏,苏丽静,季力

综述

79 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抗性的传播过程与影响机制

宋超,贾伟丽,应光国

94 养殖水环境中抗生素对鱼类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和抗性组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美茹,崔鹏飞,汝少国

112 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受体作用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张鑫达,田华,汝少国

125 环境中的硫化汞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沙胜男,白旭,李东瑞,李红,赵甲亭,高愈希

144 手性新污染物HBCDs在近海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毒性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

卢娜,李怡君,王钊宁,周星方,郭颖,王悠

159 双酚A及其替代物对肠-脑调节的潜在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刘再腾,赵小余,张义宁,李亚梦,邱静,穆希岩,姜敬哲,钱永忠

175 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黄丹妮,章敏,高富龙,郑榕辉,黄文树,薄军,方超

202 金属纳米颗粒在水环境中的食物链传递:转化行为的影响与重要性

邓仁全,董仕鹏,李瑞宾,毛亮

213 植物毒理学文献计量分析及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评论

冯宇希,徐明,阚杰元,林钰涓

223 农田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张美,刘金铜,付同刚,高会

238 环境中纳米颗粒物的凝聚现象及其机理解释

武亚宁,李亚男,张国凯

248 阿维菌素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降解、毒性及其生态风险分析

向阳,王元,李乐天,张卫卫,胡鲲,房文红

研究论文

260 血液组分的快速分离及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代玉冰,刘佳欣,耿柠波,金静,王丽霞,张海军,陈吉平

271 广州市新生儿胎发中金属元素水平及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蔡凤珊,李嘉璐,李敏,严骁,唐斌,郑晶,麦碧娴

285 苯并三唑紫外光稳定剂对斑马鱼成鱼的免疫毒性

张继晔,黄莹,李志彤,梁雪芳,陈辉辉,查金苗

296 文蛤甲状腺激素受体MmTR互作蛋白筛选及其对Aroclor 1254胁迫的转录响应研究

蔡月凤,谭皓文,吴钰泽,胡杰,姬南京,申欣

312 米氏凯伦藻对海水青鳉影响效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杨桂琴,李晓东,路玮静,李健鑫,李靖,常阳,王紫阳,张伟妮,陈新华

326 小鼠体内砷甜菜碱向无机砷的生物降解

赵芊瑜,熊海燕,叶紫君,黄莉萍,张伟

336 纳米氧化钴对组蛋白H3修饰的影响及其机制

赵晓旭,李纹,侯巧利,吕源财

347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微/纳塑料对巨噬细胞的潜在影响

王小霞,官司敏,杨贺然,何欢,任肖敏,潘学军

357 四氯双酚A对斑马鱼幼鱼运动行为的影响及神经毒性机制研究

申泽宇,李红艳,韩雅静,陈晓雯,唐斌,党垚,向明灯,胡国成,李廷真,于云江

366 典型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单元出水中的分布及受纳水体生态风险

牟霄,张崇淼,李永强,刘瑶

376 典型酰胺类除草剂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赵晋,樊怡利,张瑞卿,李会仙,蔡婷

388 汞对雪衣藻光合系统Ⅱ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夏亦雪,许萍萍,阮港,涂晓杰,毕永红

398 环境相关浓度的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对章鱼脑组织五羟色胺能系统的影响

彭希健,徐秋霞,张博,郭远明

410 呋虫胺在水培草莓植株中的吸收及转运特征

董欣越,邱志豪,魏朝俊,高凡,郭家选

418 氯化镉对斑马鱼幼鱼视网膜发育的影响

唐颖,王丹,彭星宇,曹晗霖,谭海萍,张春慧,谷红梅,郭庶

430 上海郊区典型河道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研究

周萌萌,沈根祥,朱英,胡双庆,凌思源,张洪昌,张红霞

445 多菌灵对泥鳅肝脏典型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可逆性分析

谭婷,杨超超,杨娜,王琪,雷忻

456 不同珊瑚对酸化、苯并[a]芘单一和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

陈雨梅,齐钊,尹连政,常逢彤,鞠涵烨,刁晓平

465 3种增塑剂对发光菌Q67联合毒性作用定量评估

张颖,张瑾,周娜娜,陈如荔,申慧彦

478 西草净对四角蛤蜊的毒性效应

彭中校,刘鸽,黄会,韩典峰,曹伟,王明磊,杨玉艳,宫向红,张秀珍

491 我国吡啶硫酮锌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张成,冯兵,张萌,王强,夏威,王文倩,刘足根

第4期

特别关注

1 雄激素群勃龙对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影响机制研究

何泽鹏,田丽,钱宝留,孙烽铸,吕军生,吕林欢,孙立伟

21世纪计算毒理学”专栏

9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化学品的机器学习筛查模型

李瑞香,徐淑君,刘一席,伍天翔,朱朗辰,张强强,傅志强,陈景文,李雪花

22 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的有机污染物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预测模型

王如冰,蔡喜运

34 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抗生素的动力学、降解产物和毒性评估

龚卓炫,何欣,乔显亮

“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专栏

45 鱼类急性毒性体外替代标准试验方法的应用与适用性评价

杨婧,陈晓倩,刘敏,沈璐,赵华清,殷浩文,杨雪菲

综述

57 典型PFOA和PFOS替代品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张静,陈萌

77 土壤中抗生素残留对氮素生物转化的影响

任劲飞,王召锋,侯扶江,Saman Bowatte

87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与活性污泥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代孟帆,阎妮

102 农药对熊蜂的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韩磊,任昌仕,袁亦戈,Guy Smagghe,龙见坤,陈祥盛,常志敏

115 海洋中上层鱼类微量元素赋存研究进展

冷甜甜,谢婧倩,刘必林

131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胃肠道及肝脏的毒性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孙凡晰,齐鑫,王靖,纪丽莲

148 溶解态黑碳的来源、理化性质及环境效应

李亚玲,罗天烈,陈贤,王柳瑾,杨敏慧,周成智,刘国

162 内分泌干扰物与哺乳动物核受体的相互作用

史一姣,田华,何杰,王雪,汝少国

174 纳米材料与水体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暴露毒性研究进展

陈晨晨,余澜,周宋奕,裘蕾蕾,郑茹悦,陈瑾

188 畜禽抗生素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综述

李淑英,徐道青,刘小玲,陈敏,王维,阚画春,郑曙锋,孙霞

207 137C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邵慧娟,王金花

218 大气颗粒物PM2.5诱导机体损伤相关研究中的代谢组学进展

田一,张辰霄,张敏,邓晓蓓

研究论文

231 苯线磷和甲胺磷对TF-1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影响的差异

陈旸升,马永超,彭颖蓓,徐丽,谢群慧,赵斌

241 TCDD对胶质母细胞瘤中环氧合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和生物学作用

彭颖蓓,陈旸升,刘奕耘,李云平,徐丽,谢群慧,赵斌

253 对苯二胺类抗氧化剂及其氧化产物在道路尘土和附近表层土中的分布特征及人体暴露评估

张钰莹,耿柠波,闫雷,王龙星,张海军,陈吉平

265 1,3-二苯胍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影响

赵娟,常静,郝伟玉,马政,宋哲媛,万斌,王会利

279 环境相关浓度EHDPP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

舒燕,于梓辰,李涛,岳喜凯,原居林,余丽琴

293 基于C2C12细胞的2,7-二溴咔唑肌发育毒性效应

郝迪,谢群慧,杨广磊,陈旸升,李云平,夏英杰,徐丽,赵斌

304 三氯卡班在鱼体的吸收、分配及代谢研究

姚理,周熙,陈飞龙,杨嘉慧,姚智锴,陈智勇

313 磷酸三丁酯诱导下海洋浮游植物活性氧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王承敏,菅潇扬,张鑫,唐学玺,张鑫鑫

324 环境相关浓度睾酮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代谢谱的影响

施盈弛,王佳,尹洁晨,李维溪,王大勇,刘冉

338 枯草芽孢杆菌J-15次生代谢产物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游佳,赵灏冉,赵晶晶,张琪,张经博,美合日古丽·米吉提,李金玉,胡嘉莉,赵和平,古丽巴哈尔·阿巴拜克力,赵惠新

349 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长期低剂量PFOS暴露对大鼠的毒性效应

华炜桢,吴衍,黄清育

360 围产期甲基汞暴露对子代成年大鼠神经递质代谢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陈芳,郜小玉,张长琴,张力,戴雨,胡怡,晏彬,彭相牒,王文娟

369 某铀矿及周边地区土壤放射性水平调查与评价

张博,高柏,马文洁,王师齐,漆文斌

384 环境浓度微塑料增强TDCIPP肝脏毒性及其分子响应机制

张杏丽,史菁,赵静宜,金彩霞,张国庆,邹威

401 食用燃煤烘烤后含氟辣椒氟的人体吸收和健康风险阈值

黄彤彤,王文台,杨俊林,秦旭,杨婷,王建莹,涂成龙

411 环丙沙星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神经毒性研究

卯明彩,孟瑞媛,李亚梦,赵小余,钱永忠,邱静

421 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地野生鸟类重金属暴露及肝脏病理学改变

聂佑恬,陶金玉,李肖,王光智,吴江平

429 草甘膦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及机制

吴玉琼,许祯毅,尚亚明,徐晓斌,范俐,齐佳鹏,沈章聖

439 阿奇霉素与人体肠道菌群体外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赵昌会,陈华海,胡云霏,李百元,曹林艳,蒋琼凤,尹业师

450 丁草胺暴露对雄性褐菖鮋精细胞发育的干扰

李进寿,陈懿娜,何亮银,郭团玉,罗芬,阮峻峰,周逢芳

459 双酚AF经Nrf2/HO-1信号通路诱导氧化应激并加重肝脏内脂质代谢紊乱

郭承熙,刘慧伶,谭韵仪,卢奕,姜宇轩,屈雅娟,马书恒,贺气志

469 PM2.5协同不同饮食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刘锦花,苏向辉,鲁建江,任慧清

478 纳米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肺细胞毒性差异及影响因素

汤蕾,李鑫,李昕畅,罗琳,曹林英

486 2,4-DCP对若蚓期、成蚓期赤子爱胜蚓毒性效应研究

李哲,尹勇,薛琦,汪昱翰,苏星,张文艺

第5期

综述

1 非抗生素类新污染物影响质粒携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水平转移研究进展

傅欣玥,杨晓波,邱志刚

13 秸秆生物炭吸附/钝化土壤重金属的过程机理与影响因素

剧永望,马露冉,毛佳璇,杨晓莉,刘雪

31 微/纳米塑料对哺乳动物消化道和呼吸道影响研究进展

邢博宇,盛帅,付亚琪,周芷彤,迟浩,张雯

36 环境浓度抗生素引起斑马鱼焦虑/抑郁样行为与“肠-脑”途径关联的研究进展

马阳光,康威,赵可欣,马璐瑶,董武,于建华

56 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的相互作用及对鱼类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陈晨,宋杰,闫瑾,王慧利,钱秋慧

研究论文

74 基于配体络合常数的毒代-毒效动力学(TK-TD)模型预测不同pH下镉和铅在斑马鱼幼鱼体内的积累和毒性

高永飞,何安

85 扑热息痛对斑马鱼发育与运动行为效应的影响

许晨,覃兰雪,徐挺,胡霞林,尹大强

94 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响应的差异

钱宝留,孙烽铸,吕军生,吕林欢,孙立伟

103 典型短链全氟替代品PFBA及PFBS对斑马鱼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梁宏仪,张亚辉,黄子晏,杜士林,张瑾,赵姗

112 基团定位指数用于橙酮类DRAK2抑制剂活性的研究

堵锡华,李靖,宋明,陈艳

121 砷(V)及苯胺联合暴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钰璇,朱翔宇,王钺博,管冬兴,张坚超,滕辉

131 铈的淡水水质基准研究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张鹏泽,叶丽,陈文清,舒军辉,王灶生

143 青岛某燃煤电厂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赵子昂,冯永亮,王明丽,汝少国

156 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大肠杆菌Hormesis效应的调控作用

沈洪艳,韩冬旭,杨雷,李双江,孙昊宇,唐量

165 NaF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

余彩绫,王启俐,刘鹏,夏雯欣,曹传旺,孙丽丽

174 利用生物标记物综合指数评价煤矿区水体沉积物污染及其因果关系分析

司万童,孙畅,刘菊梅,丁戈,杨婉青,陈嘉文,郑财贵,李东伟

183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与4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毒性

康依,杨玉莲,李庭博,周鸿媛,马良,张宇昊

195 中国淡水环境锰的水质基准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李会仙,张瑞卿,郭广慧,冯承莲,时迪,王宏洋

207 全氟辛酸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内质网应激途径的研究

陈思敏,赵海霞,杨圆,杨焱娜,周本文,常言语,邓何,张长城

218 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体内重金属的组织分布及潜在来源

张敏,陈小霞,潘俊,罗豪杰,张琪,蔡丹,李廷真,胡国成

227 鄱阳湖流域天然劣质地下水中锰富集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谭昊言,张彩香,李佳森,程毅康,曾鸣

236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

陶开燕,徐晓平,杨晓凡,陈涛,李彬彬,李锦程

246 铜、镉对绿鳍马面鲀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王晓然,边力,涂忠,胡琼,秦搏,常青,英娜,吴艳庆,杨立国,陈四清

255 赣东北典型重(类)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李惠民,赵刚,文琛,樊艳春,易芳,刘奕,梅子奇,汤小群

266 3种纳米材料对水稻幼苗生理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许秀松,李亚婕,尹勇,蒙爱萍,陈振翔,刘灵

281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阿海子浮游细菌多样性及其与水体重金属浓度的关联性分析

宋秀敏,李子腾,王立宇,贾丽琼,杜超,刘利,王利利,高丽

293 外源亚精胺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的生理调控效应

余志强,胡嘉源,李尚珂,施维林,史广宇

305 AgNO3暴露对红车轴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于川,莫凡,高建政,崔明,李海波

320 油田再生水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的毒性评价

宋晴雯,王灵,刘晨通,陶雪,粟文豪,贾宏涛,朱新萍

第6期

“环境DNA与生态健康评估”专栏

1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长江上游重庆市江北段鱼类多样性研究

董智玲,陈莎莎,吕宏森,张连博,姚维志,何文平

16 基于eDNA技术的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

刘燕山,孙晶莹,朱明胜,李大命,唐晟凯,钟立强,张增,王超群,沈冬冬

“第八届全国生态毒理学大会”专栏

27 2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群体感应抑制剂对E. coli的联合毒性效应

赵远帆,张瑾,曾健平,张静,张颖

“第六届PBTS国际研讨会”专栏

39 PFOS及其新型替代物OBS的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杨云慧,张博翔,田明明,徐丹

“新污染物筛查与评估”专栏

51 欧盟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要点分析

葛海虹,胡俊杰,赵静,汪丹,刘子夜,舒耀皋

60 斑马鱼中高通量毒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王成金,吕琳,张玉琳,熊忆茗,陈宣樾,秦占芬,王燕飞,林军

68 美国替代品评估方法及其对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启示

胡俊杰,赵静,葛海虹,潘寻,李仓敏

79 从筛选值和用地方式角度探讨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筛选标准的潜在问题

蒋皓,吴启堂

91 2020年后国际新形势下加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对策建议

赵静,刘晓建,杜鹏,葛海虹,张彩丽

综述

98 土壤污染生态阈值研究进展

代杜铃,姜瑢,荣丽,王美娥,陈卫平

112 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赋存特征及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侯帅玲,樊瑾珞,任国梁,邓惠,赵媛媛,李佳桐,赵维斌,冯丹,葛成军

127 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张钰萌,吴倩,鲍天宇,王占生,李颖,刘晓丹,丁晓雯

140 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干牧凡,张妍,时鹏,陆媛媛,彭闯

156 微塑料对啮齿动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边博浩,吕艺华,苏姗娜,吉日豪,高艳荣,赵子龙,贾玉巧

168 微纳米塑料对陆生哺乳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李盼,杨玉菲,薛振,王令,路宏朝,王珊珊,张涛

研究论文

177 双酚S对斑马鱼幼鱼早期视觉发育的影响

杨怡欣,董文彬,刘文敏,张晓娜

187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微纳塑料肝脏内暴露检测方法研究

王惠桐,李卿,陈汉清,陈瑞,李晓波

196 孕期和哺乳期环境剂量氯氰菊酯暴露对子代雄性小鼠青春期启动的影响

江燕,干红雅,徐伊霖,潘家婧,叶小青

207 高效氯氰菊酯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作用的立体选择性研究

冯敏,王巧鑫,斯朝金,李华悦,赵甲元,廖颖

217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砷暴露影响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

原晓红,胡鑫,杨鸣宇,韩明盛,马艳琴

225 高卤染料废水采用UV/SO2-3工艺减毒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其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任航,熊富忠,李菲菲,陈吕军

237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

闫亮,邹芬芳,刘琳,丁相毅,宋华荣,廖思远,赵高峰

245 汞胁迫下雪衣藻的生理活性及其藻源性有机物分析

艾晓寒,涂晓杰,许萍萍,夏亦雪,毕永红

257 煤矸石复垦区不同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能力研究

张晋瑞,白秀梅,李博博,张垚,郭汉清,杨冲

269 土壤污染研究领域进展的中文文献调研

卢媛,郑君焱,韩顺莉,刘庚,戴燕燕,张鹏飞,赵景波

283 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对玉足海参幼体的急性毒性和病理学损伤

谭文婷,曹慕华,梁晓霞,陆惠莲,黄文,原丽红

293 草甘膦农药对西藏土壤蓝藻Loriellopsis cavernicola的光合作用抑制机制研究

陈子旭,张逸霄,李小燕,吴新国,陈兰洲,王高鸿,彭婷婷

302 基于Web of Science对土壤介质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文献计量分析

冯衍,王章凯,余雪巍,刘天初,顾海萍

314 重庆市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张文斌,赵晶,张秀,王俭,刘灿,杨海蓉

325 西南某含氯碱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中钡的迁移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丁嘉文,徐敏,杨刚,王亚婷,刘庆梅,李静文,伍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