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俏, 金星. 资本下乡与环境危机: 农民应对行为策略及其困境——基于湖南汨罗市S村的实地调查[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2): 108 − 115.
[2] 赵祥云, 赵晓峰.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4): 17 − 22.
[3] 傅晶晶. 挫折与厘正: 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进路[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4(3): 86 − 91.
[4] 何寿奎. 大数据驱动下农村环境网络化治理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 42(11): 29 − 36.
[5] 胡溢轩, 童志锋. 环境协同共治模式何以可能: 制度、技术与参与——以农村垃圾治理的“安吉模式”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3): 88 − 97.
[6] 张诚, 刘祖云. 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J]. 江淮论坛, 2018(3): 28 − 33. doi: 10.3969/j.issn.1001-862X.2018.03.005
[7] 俞海山. 从参与治理到合作治理: 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型[J]. 江汉论坛, 2017(4): 58 − 62. doi: 10.3969/j.issn.1003-854X.2017.04.009
[8] 黄中显. 环境风险治理碎片化与社会合作治理机制的生成[J]. 学术论坛, 2016, 39(4): 78 − 81. doi: 10.3969/j.issn.1004-4434.2016.04.017
[9] 沈费伟, 刘祖云. 合作治理: 实现生态环境善治的路径选择[J]. 中州学刊, 2016(8): 78 − 84. doi: 10.3969/j.issn.1003-0751.2016.08.016
[10] 张康之. 走向合作治理的历史进程[J]. 湖南社会科学, 2006(4): 31 − 36. doi: 10.3969/j.issn.1009-5675.2006.04.021
[1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209.
[12] 冷波. 村民自治转型的路径差异及其解释——以宁海和秭归两地的模式为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1): 108 − 115.
[13] 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M]. 陈郁, 郭宇峰等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2.
[14] 钱晓辉, 陈新武. 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管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11): 119. doi: 10.3969/j.issn.1673-2251.2014.11.092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3-21].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808/20180800010446.shtml.
[16] 姚志友, 刘祖云. 生态型政府: 境遇、阐释及其建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3): 77 − 82.
[17] 陈涛, 郭雪萍. 共情式营销与专业化嵌入——民间环保组织重构多元关系的实践策略[J]. 中国行政管理, 2021(2): 59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