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鸟越皓之, 闰美芳. 日本的环境社会学与生活环境主义[J]. 学海, 2011, 22(3): 42 − 54. doi: 10.3969/j.issn.1001-9790.2011.03.005
[2] 宋金文. 生活环境主义的社会学意义——生活环境主义中的“生活者视角”[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2): 18 − 24+90.
[3] 宁鸿, 王晓雪. 生活环境主义视角下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探讨[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7(1): 60 − 63. doi: 10.3969/j.issn.1674-8891.2020.01.015
[4] 唐学军, 陈晓霞.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路径[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9(5): 48 − 51+84.
[5] 邱成梅. 农户参与度视角下的农村垃圾治理绩效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34(5): 37 − 43.
[6] 蒋培, 胡榕.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治理对策[J]. 学术交流, 2021, 37(2): 146 − 156. doi: 10.3969/j.issn.1000-8284.2021.02.013
[7] 陈阿江, 吴金芳, 等.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困境与出路[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59-76.
[8] 丁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嵌入性治理[J]. 人文杂志, 2020, 64(8): 122 − 128. doi: 10.3969/j.issn.0447-662X.2020.08.014
[9] : 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 62-100.
[10] 李全鹏, 温轩.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多重结构: 基于环境社会学两大范式的解析[J]. 学习与探索, 2020, 42(2): 36 − 42. doi: 10.3969/j.issn.1002-462X.2020.02.007
[11] 贾亚娟, 赵敏娟, 夏显力, 等.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建议[J]. 资源科学, 2019, 43(2): 338 − 351.
[12] 宋焕, 王瑞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博弈研究[J]. 生态经济, 2021, 37(6): 193 − 198+229.
[13] 王学婷, 张俊飚, 何可, 等.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研究: 基于心理感知和环境干预的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2): 459 − 468.
[14] 战友, 杨驰, 王凤艳. 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思考[J]. 四川环境, 2020, 39(4): 83 − 86.
[15] 吕晓梦.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以A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的运行为例[J]. 重庆社会科学, 2020, 38(3): 18 − 30.
[16] 李嵩誉. 环境保护责任共担的法治进路——对破解环境保护“搭便车”难题的思考[J]. 现代法学, 2020, 42(5): 123 − 135. doi: 10.3969/j.issn.1001-2397.2020.05.09
[17] 张乐, 童星. 环境冲突治理中的结构固化与功能障碍[J]. 学术界, 2019, 34(5): 110 − 121. doi: 10.3969/j.issn.1002-1698.2019.05.012
[18] 伊庆山.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基于s省试点实践调查[J]. 云南社会科学, 2019, 39(3): 62 − 70. doi: 10.3969/j.issn.1000-8691.2019.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