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孝炎, 张远航, 邵敏. 大气环境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15-216.
[2] 黄亮. 我国臭氧污染特征及现状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4, 34(5): 64 − 66. doi: 10.3969/j.issn.1674-1021.2014.05.021
[3] 秦瑜, 赵春生. 大气化学基础[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104-105.
[4] 潘光. 臭氧污染的危害及开展臭氧监测的意义[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七卷). 北京, 2013: 5.
[5] 张远航, 邵可声, 唐孝炎, 等.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4(2): 392 − 400.
[6] 邓雪娇, 周秀骥, 吴兑, 等. 珠江三角洲大气气溶胶对地面臭氧变化的影响[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 41(1): 93 − 102.
[7] 沈劲, 黄晓波, 汪宇, 等. 广东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12): 4 449 − 4 457.
[8] 赵乐, 刘新军, 范莉茹, 等. 石家庄夏季典型时段臭氧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 35(4): 78 − 84.
[9] 潘本锋, 程麟钧, 王建国, 等. 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6, 32(5): 17 − 23.
[10] 周学思, 廖志恒, 王萌, 等. 2013—2016 年珠海市臭氧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1): 143 − 153.
[11] 陈宜然, 陈长虹, 王红丽, 等. 上海臭氧及前体物变化特征与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1, 27(5): 44 − 49.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1.05.011
[12] 王帅, 王琦, 刘闽, 等. 沈阳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及累积速率时序曲线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 35(5): 26 − 36.
[13] 李强强. 沈阳地区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沈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
[14] 刘闽, 王闯, 候乐, 等. 沈阳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4): 138 − 143.
[15] LI J, LU K, LV W, et al. Fast increasing of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Pearl River Delta characterized by a reg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during 2006−2011[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26(1): 23 − 26. doi: 10.1016/S1001-0742(13)60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