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洪也, 杨婷, 王喜全, 等.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污染的外来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 20(6): 675 − 684.
[2] 刘华军, 孙亚男, 陈明华. 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3): 74 − 81.
[3] 洪也, 马雁军, 王喜全, 等.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天气的外来影响——个案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8): 2115 − 2122.
[4] 李元宜, 李艳红.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57 − 60.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0.04.012
[5] 吴冰. 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18(6): 93 − 99.
[6] 陈如铁, 马健.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中规模与距离关系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6): 841 − 849.
[7] 李红. 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组织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4): 11 − 12. doi: 10.3969/j.issn.1003-7853.2012.04.005
[8] 马雁军, 刘宁微, 王扬锋, 等.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环境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进展, 2012, 2(2): 19 − 24.
[9] 王晓利, 张良, 魏亚楠, 等. 城市间气态污染物与细颗粒物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6, 32(1): 1 − 4.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6.01.001
[10] 唐娴, 王喜全, 洪也, 等. 辽宁中部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的外来影响程度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6): 1541 − 1550.
[11] 孟晓艳, 宫正宇, 张霞, 等. 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污染现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4): 17 − 25.
[12] 刘烽, 徐怡珊. 臭氧数值预报模型综述[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4): 1 − 16.
[13] 高愈霄, 霍晓芹, 闫慧, 等. 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初步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6, 32(6): 26 − 35.
[14] 刘闽, 王帅, 林宏, 等. 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及应用[J].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4): 10 − 15.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4.04.002
[15] 王帅, 王琦, 刘闽, 等. 沈阳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及累积速率时序曲线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 35(5): 26 − 36.
[16] 王帅. 沈阳市近年臭氧浓度变化及累积速率对比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 39(3): 66 − 70. doi: 10.3969/j.issn.1674-1021.2019.03.017
[17] 张睿, 蔡旭晖, 宋宇. 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及累积效应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6): 930 − 938.
[18] 罗岳平, 刘孟佳, 甘杰, 等. 长株潭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和O3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 15(4): 313 −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