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永良, 李玉梁. 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138-145.
[2] 张永良, 洪继华, 夏青, 等. 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与展望[J]. 环境科学研究, 1988, 1(1): 73 − 81. doi: 10.3321/j.issn:1001-6929.1988.01.011
[3] 杨国录, 陆晶, 骆文广, 等. 水环境容量研究共识问题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4): 1 − 6.
[4] 焦丽宏, 向龙, 穆小玲, 等. 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颍河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3): 19 − 22.
[5] 张强, 刘巍, 杨霞, 等. 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研究[J]. 人民长江, 2019, 50(2): 79 − 82.
[6] 王莹, 张幼宽, 梁修雨, 等. 沙颍河安徽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动态分析[J]. 人民黄河, 2019, 41(1): 79 − 84.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9.01.018
[7] 花莉, 曹立帆, 张浏, 等. 双桥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分配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7(1): 31 − 36. doi: 10.3969/j.issn.1000-5811.2019.01.006
[8] 李昊璋, 张民曦, 袁静, 等. 平原河网湖荡区域水环境容量分析: 以嘉兴北部地区为例[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1): 44 − 51.
[9] 边博, 朱伟, 李冰, 等. 太湖流域西部地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技术[J]. 水资源保护, 2015, 31(1): 48 − 5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5.01.008
[10] 薛利红, 杨林章. 面源污染物输出系数模型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4): 755 − 761.
[11] 陈丽娜. 点面源协同影响的潮汐水网区水环境容量及污染控制研究[D]. 南京: 河海大学, 2018.
[12] 王船海, 王娟, 程文辉, 等. 平原区产汇流模拟[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 627 − 632.
[13] 王娟. 平原区产汇流模拟[D]. 南京: 河海大学, 2007.
[14] 王鹏. 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D]. 南京: 河海大学, 2006.
[15] 姚岚. 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水环境模拟模型与EIS集成系统[D]. 南京: 河海大学, 2006.
[16] 韩龙喜, 朱党生. 河网地区水环境规划中的污染源控制方法[J]. 水利学报, 2001, 32(10): 28 − 31. doi: 10.3321/j.issn:0559-9350.2001.10.006
[17] 张剑, 付意成, 韩会玲. 浑太河流域动态水环境容量设计水文条件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3): 75 − 80. doi: 10.3969/j.issn.1007-2284.2017.03.017
[18] 徐凌云, 陈江海. 基于MIKE11的温岭市平原河网水环境容量研究[J]. 浙江水利科技, 2017, 45(4): 12 − 16.
[19] 陆一维, 逄勇, 周冉冉. 引水调度改善太湖流域无锡市运东片区水环境方案研究[J]. 四川环境, 2019, 38(1): 68 − 74.
[20] LIU Y, YANG P, HU C, et al. Water quality modeling for load reduction under uncertainty: a Bayesian approach[J]. Water Research, 2008(42): 3305 − 3314.
[21] 王彩艳, 彭虹, 张万顺, 等. 武汉东湖水污染控制计划TMDL计划[J]. 人民长江, 2010, 41(10): 86 − 89. doi: 10.3969/j.issn.1001-4179.2010.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