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波. 环境绿皮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6−2017)[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2] 上海市统计局. 2018上海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3] 赵毅衡. 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J]. 国际新闻, 2013(6): 6 − 14.
[4] 新华社记者. 全球垃圾分类面面观德国: 垃圾分类似科学实验[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1): 8 − 9.
[5] 熊振华, 赵明耐, 李波. 德国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及对中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J]. 世界环境, 2018(5): 43 − 47.
[6] 郭江平. 对拾荒群体若干问题的思考[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0(3): 150 − 153.
[7] 陈岳鹏. 拾荒者问题的国际经验[J]. 南风窗, 2007(8): 56 − 57.
[8] 许碧君. 城市垃圾分类进展概述[J]. 环境卫生工程, 2012, 20(4): 31 − 33. doi: 10.3969/j.issn.1005-8206.2012.04.010
[9] 杨帆, 邵超峰, 鞠美庭. 城市垃圾分类的国外经验[J]. 生态经济学, 2016, 32(11): 2 − 5.
[10] 王子彦.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及对策——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 生态环境, 20, 20(4):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