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环境保护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 2.2-2018[S/OL]. (2016-05-22)[2019-05-10].http://www.mee.gov.cn/gzfw_13107/kjbz/hjyxpjbz/hjyxpjjsdz/201605/t20160522_342884.shtml.
[2] 孙雪.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3] 姚小英, 蒲金涌, 尤志刚, 等. 近60a天水市云量变化特征及与其它气候因子的关系[J]. 干旱气象, 2010, 28(4): 391 − 395. doi: 10.3969/j.issn.1006-7639.2010.04.003
[4] 孙卓, 李颜彪, 陈洪利, 等. 适用于地面观测新规的供电网络设计技巧[J]. 甘肃农业, 2014 (14): 39-40.
[5]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目测云的几点认识[J]. 气象, 2003, 29(2): 56 − 57. doi: 10.3969/j.issn.1000-0526.2003.02.015
[6] 师莉红.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 第 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0: 1 − 4.
[7] 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QX/T118—2010[S]. 2010.
[8] 赵天保, 符淙斌, 柯宗建, 等. 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3): 241 − 254.
[9] 王海超, 焦文玲, 邹平华. AERMOD 大气扩散模型研究综述[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11): 115 − 119.
[10] 张威, 郭玉刚, 王建中, 等. AERMOD 模型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点源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某城市集中供热点源预测为例[J]. 北方环境, 2010, 22(3): 23 − 27.
[11] 张旭. AERMOD 模式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规范使用 [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0.
[12] 国家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S/OL]. (2012-04-10)[2019-05-10]. http://kjs.mee.gov.cn/hjbhbz/bzwb/dqhjbh/dqhjzlbz/201203/W020120410330232398521.pdf.
[13] 孟宪林, 国世友. NCEP 再分析资料在大气环境预测中的应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3, 45(8): 61 − 65. doi: 10.11918/j.issn.0367-6234.2013.08.009
[14] 杨景朝, 马振峰, 伯鑫, 等.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在空气法规模型的标准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0): 2950 − 2957.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5.10.009
[15] 国世友. 基于AERMOD模式不同气象情景下SO2地面浓度的预测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16] 张文斌, 春伟. 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17] 张智锋, 刘雪锦, 贾佳, 等. 地形数据输入范围对AERMOD预测结果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5): 182 − 186.
[18] 李传丰. AERMOD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D]. 北京: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2012.
[19] CIMORELLI A J, PERRY S G, VENKATRAM A, et al. AERMOD–Description of model formulation[R].US: AMSP EPA Regulatory Model Improvement Committee, 1998.
[20] 刘瑞霞, 陈洪滨, 郑照军, 等. 总云量产品在中国区域的分析检验[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5): 571 − 578. doi: 10.3969/j.issn.1001-7313.2009.05.008